近日,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2023科研成果系列發布會(二)上,劉豐、王玉、余開亮三位青年學人攜各自新作與大家分享了他們的研究成果,發布了《人口結構變動的經濟增長效應分析》《地政學派土地思想研究(1933—1949)》《清代的糧價與市場空間結構》三部著作。人口結構與經濟發展之間有何內在關系?地政學派土地思想研究有著怎樣的學術價值?從清代糧價為切口,如何認識清代市場空間結構?關于經濟學那些事,我們不妨聽聽青年學者所關心的話題。
青年科研人員呈現的是一家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的未來。長期以來,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重視支持青年科研人員的研究工作,幫助青年科研人員提升研究能力,組織出版青年學者著述就是其重要舉措之一。包括本次發布的三部作品在內,出版著作基本上都是經濟研究所青年學者的首部著作,是作者潛心研究,并根據各方面意見建議反復修改打磨的成果,也是作者開啟經濟學專業研究生涯的標志性科研成果。
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轉變,科學總結與客觀把握人口對經濟的作用規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一個亟待探究的命題?!度丝诮Y構變動的經濟增長效應分析》一書以生育率下降的宏觀、微觀因素分析及人口結構變動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作為主線,以經濟增長理論、人口轉變理論及其他相關理論為基礎,綜合運用了經濟計量分析方法、抽象歸納法、數理模型方法與蒙特卡洛模擬方法等分析方法評估人口結構的經濟增長效應。劉豐認為,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中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年均約2.7個百分點,但人口結構發生變化的負面影響將在未來逐漸釋放。中國城鄉結構變動促進生育率的下滑,通過勞動力再配置、資本擴張與生育質量提升,促進經濟增長。尚未發現中國人口結構老化會抑制自主技術創新,且人口流動促進了技術創新,但要注意成果的轉化率。
地政學派是民國時期集土地改革學術團體和國家經濟建設智囊團功能于一體的著名學術團體之一,對中國近代土地經濟學的探索和土地改革的實踐具有重要價值?!兜卣W派土地思想研究(1933—1949)》基于對地政學派各類原始文獻資料的發掘,系統梳理了地政學派的發展歷程和學術研究,歸納總結出地政學派所構建的包含地權理論、土地金融理論以及土地現代化治理理論在內的中國特色土地經濟學術思想研究體系,拓展了近代土地思想史的研究。王玉認為,近年來,隨著中國土地市場的全面開放,土地產權制度建設完善、土地融資模式轉變以及土地資源的高效集約利用等成為中國土地問題研究的重點領域,由此便可與地政學派在土地產權、土地金融以及土地現代治理等領域的研究連接起來。雖然歷史情景并非完全相同,但現在和過去面臨的一系列根植于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約束條件卻存在很大相似性。
近年來系統的清代糧價資料得以為學界利用,清代的糧價及市場問題再次成為經濟史研究的熱點問題?!肚宕募Z價與市場空間結構》以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展示了清代糧價報告制度在地方基層的實施情況,并對糧價細冊制度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采用相對價格法和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方法對清代糧價數據進行分析,從中探索清代市場的空間結構及其演變過程。余開亮利用青海省檔案館藏清代循化廳檔案中的糧價報告清單,梳理該廳糧價報告的形式、內容及制度的逐步規范化的過程,通過檔案中的循化廳與上級官員關于糧價報告的互動,揭示了布政使作為地方和中央糧價信息傳導樞紐的關鍵作用。
上海社會科學院原常務副院長左學金研究員,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經濟思想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會長程霖教授分別對三項研究成果進行了點評,并鼓勵青年學者不斷努力,為我國經濟理論研究貢獻力量。
來源:文匯網 2023年12月6日 作者:劉迪